2月5日,一条“皋兰县社火汇演活动时间安排”的信息被频繁转发,祖籍皋兰县的王正禄也将这条信息转发在了自己的朋友圈,并配文:皋兰的社火值得一看,这就是锣鼓声中的年味。
据了解,“中国民间艺术之乡”皋兰县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,也是兰州太平鼓、兰州鼓子的主要传承区域,被誉为“太平鼓之乡”“兰州鼓子之乡”。小年一过,春节进入倒计时,每年正月十四左右,是皋兰县各镇各村组建的社火队齐聚头的日子,而为了这一天的精彩呈现,各镇参演社火的农民们从腊月里就开始了排练。
近日,记者在皋兰县黑石镇黑石村社火排练现场看到,虽是零下十几度的温度,排练社火的村民们却热情似火,排练现场更是锣鼓喧天、人声鼎沸、热闹非凡,一股浓浓的节日气息扑面而来。
“现在正好是农闲时间,排练社火成为大家最要紧的事,前期我们通过各村两委发布了排练计划,大家报名都很踊跃,按照村为单位开展不同类型社火节目的排练,大家的排练热情都很高。”黑石镇综合执法队队长蔡树磊介绍说。
一般来说,每支社火表演队里要有一个组织者,大家都叫这个人社头。王锡红是黑石村本次社火表演的社头,见到王锡红时,他正在耐心地指导大家排练太平鼓。“社火是我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,每年我们都会组织大家好好排练,争取在正月里给大家呈现一场热闹的表演。”王锡红说。
“闹社火是我们农村地区庆贺新年的一种方式,更是展现农民群众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,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期待,越热闹,乡村年味也就越浓。”蔡树磊笑着说。
随后,记者又来到了皋兰县石洞镇阳洼窑村,这里正在排练的是秧歌和划旱船,只见阿姨们身着颜色鲜艳的表演服装,个个精神抖擞,拿着花扇子,舞着红绸子,踩着鼓点,划着旱船,脸上挂着喜庆的笑容。
“冬天我们都闲了,从腊月初四我们就开始排练了,每天和40多个老姐妹们排练5个小时,这一套表演都是我们自己编排花样和走队形,大家互相当老师。”阳洼窑村村民李凤琴乐呵地说。
在场地的另外一边,魏宗善老人和她所在的旱船社火队队员正在总结不足之处。据魏宗善老人介绍,这条旱船全长3.2米,有足足100斤重,船身上的牡丹、凤凰、绣球、流苏等装饰全部都是手工制作,整个表演颇具故事性,需要表演者投入更多的情绪去展现,虽然没有台词,但通过旱船表演者表演,一个完整故事将会呈现在观众面前。
“今年已经是我参加社火表演的第18个年头了,我从很小的时候,家里的长辈就参加社火表演,我总觉得这是我们一代代人需要传下去的一种表演形式,所以我也会更愿意去教一些年轻人,哪怕他们只有过年回来,也愿意抄起家伙加入进来,这种文化不会丢。”魏宗善老人说。
在今年皋兰县发布的社火表演团队里,有一支队伍是第一次参加社火展演,也是一支非常年轻的社火表演队。他们是由59名10到12岁的孩子们组成的太平鼓社火队。每天下午1点到3点,是孩子们集中排练的时间,记者在三川口学校见到了来自西岔镇西岔村的村民李建刚,他是孩子们的太平鼓老师。“兰州太平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作为传承人,农闲时间我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孩子们打太平鼓,让年轻一代了解太平鼓文化,一代一代传承下去。”李建刚说。
签发:董洪亮